(大禹嶺附近的日出)


畢祿山與羊頭山


 


偶然回想起從前往事.
總有一種遙遠又彷彿在眼前的感覺.
在那充滿青春年華的高中學生時代.
參與救國團暑期活動是一種殷切的期盼.
而當時其中最熱門的行程就是中橫健行隊.


 



(迎著晨曦.從合歡山望中左的畢祿山和中間的羊頭山)


中部橫貫公路.
貫穿台灣東西.
是條風景綺麗的公路
它蜿蜒的穿越中央山脈.
從兩座百岳級的高山旁緩緩通過.
這就是今天要介紹的這兩座高山畢祿山與羊頭山..


 



(奇萊主稜線上看右側的奇萊北峰.後面就是畢祿山與鋸山)



(從石門山附近北望畢祿山.可見山腰大禹嶺和中橫公路.遠處就是南湖大山和中央尖山)



(從合歡山附近北望.前面左為石門山.中為合歡尖山.後中間為畢祿山.右為羊頭山.最遠是南湖中央尖.)


 


畢祿山.海拔3371公尺.山勢魁偉雄偉.
是台灣百岳之一.
也因為中橫的開通變得很容易親近.


畢祿山和合歡群峰中間的鞍部就是合歡啞口.
也就是大禹嶺.
昔日辛勤的人們.
懵然於血汗的穿鑿.
在這裡敲出多少火花.和石屑.
終於從在這裡鑿穿通中央山脈.
合歡隧道於是完成.
在合歡隧道北邊更開拓著820林道.
深入畢祿山山腹開採木材.



而今日合歡隧道依舊暢通.
但820林道已經廢棄不通.
往日寬闊的林道只剩下小徑.
世間的事情滄海桑田.
真是變幻莫測.
或許只有真理是永遠不變的.



攀登畢祿山有很多途徑.
最便捷的路途就是從大禹嶺起步.
走過合歡隧道.
經由820林道.
到達林道8.2公里處的登山口向上攀登.


 



(日出的霞光從山嶺中綻放)



(可見東方的旭日.喚醒著山巒與大地.)


記得當時.批星戴月從大禹嶺出發.
日出的霞光從山嶺中綻放.
那是美輪美奐的光彩.
平坦的林道還算易行.
但是非常漫長.
疏林細草旁.
可見東方的朝陽.
喚醒著山巒與大地.


 



(畢祿山壯闊的山容.山腰820林道依稀可見)


峰迴路轉中.
旭日已經東升.
而畢祿山壯闊的山容已經呈現眼前.
傾聽山風吹起.
捎來了飄渺的白雲.
聆聽風籟樂章.
看那白雲飄過山嶺.
蓊鬱的畢祿山高高聳立.
而登山者跫足迴響山谷.


 



(山勢和緩.淺竹短細的閂山)


路旁深處就是畢祿溪.
稜脈迴轉處.
那就是閂山.
閂山海拔3168公尺.
山勢和緩.淺竹短細.
也是台灣百岳之一.



(登頂畢祿山)


從登山口到畢祿山頂.
垂直高度約800公尺.
因此雖然路徑不長但是非常陡峭.
快到頂時還要攀爬大岩壁.
然後就可以登頂了.



(南望可見左奇萊北峰.中奇萊南峰.右合歡東峰.而中間最遠隱約可見玉山群峰)



(西北邊可望前面的閂山和後方雪山主峰.)



畢祿山眺望極佳.
特別是晴朗天霽下.
極目四望.
在頂細數百岳名山.
實乃一大樂趣.
南邊可以眺望合歡奇萊連峰.
遠隱約可見玉山群峰
西北邊可望閂山和雪山主峰.



(從雪山方面東眺北一段北二段連峰.依次為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無明山.畢祿山)



(從雪山方面看北二段山峰.左到右為甘薯峰.無明山.鈴鳴山.畢祿山.)



(從雪山方面看北二段山峰.左到右為甘薯峰.無明山.鈴鳴山.畢祿山.奇萊北峰.奇萊主山.)


 


北邊則是北二段和北一段連峰.
北一段是指南湖大山和中央尖山的連峰.
北二段是甘薯峰.無明山.鈴鳴山到畢祿山一帶的山峰.
也包括閂山和羊頭山.


 



(從畢祿山北望.左邊草原山峰是鈴鳴山.右為無明山.遠處是南湖大山和中央尖山)



斷稜和斷崖是北二段的特色.
從畢祿山到中央尖山這段中央山脈主脊.有著很多名稱恐佈的斷崖.
在畢祿山以北就有畢祿大斷崖.
接著又有無明山斷崖.
鬼門關山斷崖.
在銜接中央尖山的稜線上.
更有中央尖山西峰斷崖.
這可是被稱為死亡稜線的斷崖.
而且是台灣高山中最危險的斷崖稜線.鮮少人通過.


 



(從羊頭山看無明山的大斷崖)



(從羊頭山看溫婉的鈴鳴山)


 


北二段中最高的山是無明山.
海拔3451公尺.山容岧嶢.
特別是那西側大斷崖.碎石直落深谷.寸草不生.
險惡至極.是台灣高山十峻之一.
而鈴鳴山海拔3272公尺.也是百岳.
滿山淺草.看起來溫柔婉約.
和那險峻的無明山形成強烈對比.
而另一座百岳山峰甘薯峰.
海拔3158公尺.比較低矮.
全山為茂密森林.森林下則為濃密箭竹和灌木.
通行不易.
相距不遠的三座名山.風貌完全不同.真是所謂萬殊一本.一本萬殊.
天下萬物雖有萬種差別.
但是卻來自一個本源.


 



(峰峰相連的鋸山)



東南方則是鋸山連峰.
那林木茂密的相連山峰.
狀如鋸齒.
有高有低.
更讓人想到人有智愚.山有高低.
高低並沒有絕對的好壞.
正是高有高的好.低有低的巧.
無需比較計較.


 



(登頂羊頭山)


鋸山再沿伸過去就是羊頭山了.
羊頭山海拔3035公尺.
以峰頂圓似羊頭而得名.
也是百岳名山.
從慈恩山莊附近沿溪谷攀登而上.
可以當天來回.
但是落差超過1000公尺.
也是非常陡峭.
而且需要注意落石.



遠在民國61年12月5日.
百岳俱樂部在此山頂熱鬧慶祝成立大會.
也從此開啟台灣百岳登山的熱潮.


 



(雪山往東望中央山脈北段的日出.左側山峰為桃山)



(奇萊山日出.左下方就是中橫)


 


尋覓雲彩.
遨遊畢祿山和羊頭山已經是很久以前的往事了.
追逐青春.
中橫健行的往事更是遙遠的歲月了.
感月迎風如夢的多少追憶.
旅人千里如幻的多少思潮.
無需言語.
只是悄悄依依的深藏心頭.



行程簡介:


畢祿山行程:


大禹嶺820林道口2560M → 8k工寮→登山口2555M→畢祿山3371M→登山口→ 8k工寮→大禹嶺820林道口.
來回約12小時.


羊頭山行程:
慈恩山莊→羊頭山登山口(中橫公路132.8K)→上稜線→羊頭山→稜線→慈恩山莊.
來回約8小時.


最後來說說中橫公路的故事:


1914年時.那是日據時代.
為了管理山胞開闢了所謂的理蕃道路.
1935年完成埔里、霧社經合歡山,直達太魯閣、花蓮的道路,命名為合歡越道路.
其中合歡埡口至太魯閣之路段即為目前中橫公路主線東段.
霧社至合歡埡口之路段則為今台14甲線.
中橫公路主線西段則大部分與大甲溪警備道路線重疊.


二次大戰戰後.
1956年7月7日時.
由台灣省公路局成立的橫貫公路工程總處.
動員了1萬多位退伍的榮民開始建設中部橫貫公路.
用著斧頭與炸藥.
以著殉難212人,受傷者702人的代價和無數經費.
耗時三年九個月十八天.
終於在1960年的5月9日開放通車.


當時用如此原始的工具開鑿出這條公路.
被稱為是人定勝天.
隨著公路開通.
美麗的中橫吸引著不少遊客.
特別是太魯閣峽谷附近.
更是名聞中外的奇景.


但是另一方面.
中橫沿線山林不斷開墾.森林不斷砍伐.
滿山種植著高冷蔬菜水果.
雖說帶來不少的利潤.
但是對於水土保持也造成了嚴重破壞.


人還是要順應自然.
人定勝天只是種激勵而非真實.
1999年921大地震是個劇變.
整條中橫柔腸寸斷.
特別是谷關到德基水庫這一段幾乎完全崩坍.
後來好不容易搶通後.
2004年5月正在決定是否完全開放之時.
七月敏督利颱風侵入台灣.
造成嚴重的七二水災後.
中橫沿線花了超過二十億新台幣.
剛修好的路段又大量崩塌.
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修復.
最近又有消息政府考慮修復.
而要不要完全修復也一直成為討論的話題..
值得大家深思探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be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3) 人氣()